點擊數:11942017-04-17 16:38:19
余德泉,四川敘永縣人。1941年生。196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專業。中南大學教授,中南大學楹聯研究所所長,中南大學首屆書法研究生班領銜導師,我國首位對聯學研究生導師,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,湖南省第八屆政協委員,湖南省文史館館員,民盟湖南省委文化藝術委員會主任兼湖南民盟書畫院院長,湖南省湘江書畫院院長,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兼書法藝術委員會主任,湖南省楹聯家協會主席。主要著作有《語文四品》《笑話里外觀》《古漢語同義虛詞類釋》《詩律、詞律、曲律和聯律》(《古代漢語》中的四章)《對聯縱橫談》《中國長聯三百三》《天下名聯》《對聯通》《對聯格律 對聯譜》《得月齋聯稿》《余教授教對聯》《古今絕妙對聯匯賞》《古今茶文化對聯觀止》《余德泉詩聯新稿》《余德泉對聯文論》《簡明書法教程》《章草大典》《章草傳帖》《章草論語》《余德泉章草論語》《余德泉書自撰作品集》和《余德泉詩聯書法新集》等。主編有《書法通》《清十大名家對聯集》《湖南楹聯》等。其理論成果和學術活動多具有開拓性意義。長于章草、隸書、行書、帛書、楚簡等多種書體。先后五次在長沙等地舉辦個人書法展,其中一次展出用八個民族九種文字書寫的對聯。曾應邀到臺灣淡江大學、澳門大學、首都師范大學等多所院校講授楹聯與書法。2007年獲中國楹聯學會首屆梁章鉅獎第一名。
詠北京潭柘寺辭
文/余德泉
燕山巍峨而起伏兮,繚瑞氣以祥呈。素無塵世之囂喧兮,有物類之繁賡。春茂林之凝綠兮,夏飛泉以垂練。秋楓葉之流丹兮,冬絮雪以鋪瑩。環九峰其拱衛兮,祖毯定而言可[1]。晉永嘉而立此寺兮,修嘉福以度群生[2]。惟龍潭與柘樹之在側兮,黎庶肇命以今名。經久遠之猶煌熠兮,閱京城而更古[3]。晨鐘與暮鼓之振響兮,回萬壑以清聲。
松榮蔭兮百畝,杏偉立兮千尋,蘭牡[4]兮芳潔,殿閣兮氤氳。比丘供食,巨釜猶存[5]。御亭緣可流杯兮,悅皇顏而歇龍輿[6];大士慈然居穴兮,曾來虎以聽禪音[7]。祈百事之咸如意兮,或摸魚石[8];念紫竹之非易遇兮,再賞稀珍。喜流連兮幽徑,復仰瞻兮塔林[9]。代代所安兮高師大德,永留天地兮道貌精神。屏聲兮抑息,緩步兮漫行。思之而杳杳,索之而冥冥。長風爽我兮原非有意,微馨沁我兮豈曰無情。靈山何覓兮本在自心,不虛不妄兮煩惱無因,不貪不惡兮隨遇棲身。時如白駒之過隙兮何所樂也,且容嘯臥兮溪澗煙云。
注釋:__________________
[1] 相傳華嚴和尚拋坐毯以定潭柘寺建寺范圍。
[2] 潭柘寺,初名嘉福寺。
[3] 潭柘寺建于晉代。舊有“先有潭柘寺,后有北京城”之說。
[4] 寺內之二喬玉蘭,享譽京城。牡丹亦很名貴。
[5] 寺內有口大銅鍋,徑約1丈,為當年炒菜齋僧之用。
[6] 御亭即流杯亭,其石刻之環流水溝,乾隆皇帝曾與大臣們在此行曲水流觴之禮。
[7] 相傳建寺之初曾有老虎來聽和尚講經。
[8] 寺內有一棵柏樹與一棵柿樹長在一起,人以諧音稱白事如意。又有一石魚,謂摸之可以得福。
[9] 塔林在寺前側,規模宏大。
(文中配圖為余德泉書法作品)